近日,陜西有官員表示官員是高危行業(yè)。這引起了我的思考:這個“高”到底有多高?高危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這個高危?在我看來,高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有些領導自身沒控制好,犯了不該犯的錯誤,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而在全民監(jiān)督特別是網絡監(jiān)督的環(huán)境下,過去能隱瞞的現(xiàn)在瞞不了,過去在私底下解決的現(xiàn)在被搬上了臺面,因而成了被曝光的對象。上級為了給輿論一個交代,往往會對被曝光的對象進行處理。這給很多領導帶來非常大的壓力,因而官員就成了“高危”行業(yè)。
追根溯源,高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互聯(lián)網的監(jiān)督,而在于官員自己,在于自身沒有很好實踐為官之道。無論是原陜西的安監(jiān)局局長楊達才,還是原中央編譯局的領導衣俊卿,無論是因為*個因為互聯(lián)網監(jiān)督落馬的周久耕,還是原深圳市市長許宗衡,他們都在實踐過程中遠離了胡主席以及習主席一而再再而三強調的為官之道。當一個領導干部時時刻刻記得主席的囑咐,按照為官之道去開展工作時,我想高危很快會消除?!?》里有這樣一句話:*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本文主要從這三點與大家談一談為官之道。
所謂“德”就是為人要與天相通,按照天道規(guī)律辦事。人生修道悟道的目的在于對道的應用,順從大道就是即是德。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道是什么?老子道德經里有這么一句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有三種概念:一是道路;二是規(guī)律;三是形而上的不可言說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道可道、非常道”。這里更多指的是規(guī)律,凡事順從規(guī)律即為德。明明德指的是無論是性體系統(tǒng),還是后天系統(tǒng),都要對大道具有敬畏之心,順從大道,就像日本企業(yè)家稻盛和夫說的“敬天愛人”那樣。道的特點:反者道之動,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如果這個辨證關系能夠弄明白,不但身體、家庭、社會和諧了,做官也會非常順。
過去三十多年經濟獲得了快速發(fā)展,不過也帶來了非常大的后果:大家只重結果不看過程不重程序。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不僅僅具有動物的肉體,還具有動物所不具備的道德、價值、情感、倫理。當每個個體的私欲得到充分擴展,這個社會的GDP一定是往上走的,但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社會亂象叢生。大家只為自己考慮,不考慮他人;只考慮是否能夠獲得所謂的成功,而不考慮獲得成功的手段;只要求別人奉獻,從不考慮自己去奉獻。人心亂了,價值觀扭曲,道德淪喪到不能再淪喪的地步。試想:一個社會沒有善,沒有愛,這個社會與動物園還有什么區(qū)別!在這股道德快速下滑的過程中,一部分官員沒有經得住考驗,只考慮自己的私利,官德淪喪,嚴重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及聲譽。
官德應順從天德,官心應順從天心。官員應時刻順從大道,做到“去甚”、“去奢”、“去泰”,改進工作作風,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應當將自己精力放在社會治理上、放在提高執(zhí)政能力上、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放在深入群眾與民眾的溝通上、放在積極傾聽上,而不是放在金錢上、放在女人上、放在爭權奪利上、放在結黨營私上、放在追求享樂上。習主席曾表示:官不要以錢為念,不要看到經商發(fā)財而感到悵然若失。如果覺得當干部不合算,可以辭職去經商搞實業(yè),但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這句話很深刻,算是警醒吧。
這里面說到了“親民”。繁體字“親”,《說文解字》中說:親,至也,從見,親聲。親有愛、近、真切等意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為官要有責任心,要設身處地為民眾換位思考,要“以百姓心為心”,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急。在做決策之前,了解民眾的想法,從民眾的角度看問題,幫助民眾解決問題。就像毛主席說的那樣: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往下走,才能更加了解民眾;只有往下走,才能發(fā)現(xiàn)社會治理中的問題;只有往下走,才能發(fā)現(xiàn)危機的苗頭及征兆。習主席表示: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應該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從這點看的話,當官沒有時間沒有資格去享樂的。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盡管處于高位,領導需放低姿態(tài)去傾聽。傾聽的越多,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傾聽的越多,問題出現(xiàn)的可能性就越多。近些年來出現(xiàn)的多起公共危機事件比如什邡事件、啟東事件等,皆因當地領導在項目決策過程中閉門造車、我行我素、拒絕與公眾溝通、沒有傾聽公眾看法、沒有納入公眾意見而導致本來很好的項目因為公眾的不信任、沒有公眾的支持而導致夭折,這是多么大的教訓。此外,維穩(wěn)壓力增加,要想走出“越維越不穩(wěn)”的維穩(wěn)怪圈,為官者更需走出自己的辦公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了解群眾“氣”產生的原因,并建立多種通道讓“氣”有排解的通道。
“止于至善”中的“止”,在《說文解字》中,是這么解釋的: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止”有根基的意思,*之道的基礎和根基就是修養(yǎng)“至善”。什么是“善”?道德經的第八章給出這樣的一個說法:“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水的特點是什么?水是不爭的,是往下走的,包容性強,滋養(yǎng)萬物不居功,不與萬物爭高下。天下最柔的是水,但能夠穿透天下最硬的東西。天下*的善性莫如水,這等同于道的品質。為官者應該學習水的品質,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心像水那樣深沉,交友像水那樣相親,說話像水那樣真誠,為政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向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像水那樣伺機而動。水的品質是完美的,是上善,是完美的善,無私的善。如果為官者都能向水學習,那么社會治理就不是什么難事了。